"
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一、下肢生物力學改變的原因及對人體的影響

一、功能性扁平足、足弓塌陷、足變形:

       足部是人體的基樁,足踝變形歪斜會由下往上帶動全身各個部位排列的不正,如功能性長短腳、骨盆高低歪斜,進而造成脊椎的排列不正(就是上行性的功能性脊椎側彎);並使肌肉、韌帶、軟組織張力過緊或鬆弛,關節錯位或擠壓磨耗、軟骨受力不當變形、神經壓迫等…的問題。

       人體骨架若歪斜不正,骨架兩側&前後肌肉軟組織張力則會不平衡、功能性代償動作,長期下來會引起〜肢體痠痛、腰痠背痛、肩頸痠痛、磨損性退化性關節炎等各種酸痛問題。

       功能性扁平足、足弓塌陷、足部變形,也會造成足底肌肉力量運用的弱化,進而導致下肢肌力(尤其是內縮肌群)、骨盆肌底腔肌群及核心肌群肌力的弱化;而代償施力的肌群則會產生緊繃的狀態失去原有的彈力及延展性(如髂脛束)。

       功能性扁平足、足弓塌陷、足部變形,在動態上也會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晃動及歪斜,關節尤其是軟骨產生更多不必要的傾斜壓力及磨耗,或導致錯位。所以足部不論在靜態或動態上運作的穩定性對應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古時候的土地都是像沙地、草地、泥土地等較柔軟性的地面,腳踩踏時外側會陷下去形成一個漂亮的足印,這會使得內側足弓成型、不至於塌陷;在這適合人類足部的稍微柔軟性的土地上,足底肌肉會被充分的訓練運用到,尤其是土地上伴隨稍微刺激性的硬物,更會使得足底肌隨時充分收縮,當足底肌收縮時會連接到人體下肢內後側的肌群一起收縮,往上會帶動核心肌群的收縮,促進核心肌群的力量。

      而現在的土地每一吋都是硬的,當人們從學步期足弓尚未成型、肌肉力量也非常不足時,開始站立行走於這類平整的硬質土地上,足弓外側無法陷落於土地內,下肢足部肌肉力量也尚未強壯,內側足弓的拱型容易塌陷(跟骨載距凸會往內下塌陷變形、舟壯骨往內側塌陷掉落、距下關節錯位…..引起一連串的骨頭關節排列錯誤以及骨頭關節的變形),再加上人們發展出保護性包覆性越來越好的鞋子,限制了五趾及足底肌肉的運用,使得足弓的成型更加不容易。

      以往矯正鞋墊,都是支撐性為主,以建模方式支撐起塌陷的足弓,所以材質上具有一定的硬度,但這不若真實的接觸在如同草地、沙地、泥土地上的感覺,傳統矯正鞋墊在人體足部動態上,矯正鞋墊與足部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空隙存在,無法完全克服。

  二、功能性扁平足帶動下肢生物力學排列錯誤:

      正確的足弓所呈現的脛骨、距下關節與足部(第二趾骨)是一直線的,假設右腳足弓往內塌陷、舟狀骨下掉,形成功能性扁平足,足底的肌筋膜就會被撐開,受壓力會增加;此時脛骨、距下關節與足部原本所呈現的一直線會變彎曲,大.小腿跟著往內旋,並形成 X 型腿,由於小腿內璇比大腿多,前十字韌帶就會被往前拉扯,內側的副韌帶也會被撐開來,中間的半月板軟骨外側的地方會被擠壓、磨損,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會有單側膝/髖關節退化較嚴重。

      一般來說膝關節彎曲要超過 55 度才會去磨損到中間的半月板,可是當形成X型腿後,膝關節這樣不正確的擠壓,會造成它可能不到 50 度就會開始去磨損;並且當你遇到一個快速的運動、煞車、急停,附著在半月板軟骨上的韌帶就有可能會去拉扯、撕裂半月板軟骨。

      再來,造成 X 型腿之後髂脛束、股外側肌會縮短並緊縮,形成髂脛束症候群、髕骨外翻;髕骨會往外上位移,中間會形成一個髕骨股骨症候群、髕骨外翻;另外,當X型腿膝關節外翻,髕骨它沒有在正常的軌道上面滑動,也會磨損,形成髕骨軟化症。

      前文提到,當大小腿骨往內旋之後會形成 X 型腿,當兩側足部足弓塌陷角度不相同,往上帶動的大小腿骨往內旋也會不相同,兩腳 X 型腿的角度也會不同;此時兩邊下肢的直線長度不相同,自然形成功能性長短腳,這就是長短腳的來源;所以並不是像很多外面做矯正鞋墊直接在短腳邊墊高,在沒有做全身骨架整體性調整、軟組織放鬆前就直接墊高,那是很荒謬的,因為只要調整完全身骨架,並在足部支撐起對稱的正確足弓角度,兩側長短腳自然能被解決並等長等高了。

      形成 X 型腿之後髂脛束會變緊,而髂脛束變緊之後,它會把我們的臀中肌、闊筋膜張肌往下拉扯,但是臀中肌是我們下肢生物力學力量運動的啟動肌,當它被往下拉之後,我們要用力啟動的時候,臀中肌要收縮,它被拉長了之後要緊縮回來的時間就會比較多,收縮啟動會延遲,身體晃動偏移變大、力量傳遞路徑變長變慢、代償動作增加、穩定控制負擔變大;當運動員每個動作都因此延遲個零點幾秒,速度就會變慢。臨床上我的運動選手患者全身骨架關節排列整體調整完、誘發訓練弱化的肌肉群,再加上矯正鞋墊穿上去後,發現運動能力、速度變快了、代償肌肉收縮以及代償動作也不見了!另外,當脊椎代償側彎的時候,旁邊的神經也會因空間狹窄或軟組織緊繃而被干擾,產生神經傳遞訊號慢;神經甚至可能被壓迫而產生神經症狀或疼痛。

  三、功能性脊椎側彎:

       接前文,當大小腿都往內旋,人體的股骨頭相對就會往後去頂骨盆骨的凹窩(髖臼),這一頂,造成骨盆外翻前傾,連動薦髂關節錯位,梨狀肌緊縮。當薦髂關節錯位開掉、腰髂韌帶久而久之變鬆弛;還有當骨盆歪斜不正不等高,脊椎會開始做代償的側彎,一個側彎,會伴隨椎體往同邊或不同邊旋轉(70%~90%不同邊)(例如:腰椎側彎到右邊,椎體就會旋轉到左邊),腰椎有歪斜側彎,往上來到胸椎就會產生另一邊相對的代償,來到頸椎又有另一邊相對的代償,這就是功能性脊椎側彎、高低肩的其中一個原因。

      脊椎側彎不對稱的兩側肌肉,在凹側肌肉張力是較緊繃的,凸側肌肉張力是較鬆的,背後凹側/肌肉緊繃區其前側對應區則為凸側/肌肉鬆弛區。

     脊椎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支撐骨骼骨架,於正常情形時,脊椎從背後來看是直立的,但當脊椎從背後看時,若脊椎向兩側彎曲形成一至三個彎曲角度,伴隨脊椎錐體旋轉,使得脊椎從背後來看形成 C 型或 S 型或 C+S 型彎曲,脊椎凸側在腰、胸肋部、肩頸區有凸隆/高低,骨盆一高一低合併歪斜旋轉,身體往前彎下時背部一高一低,這稱為脊椎側彎。在外觀上除上述部分,還會有兩側肩膀高低不一、頭頸部歪斜、單側圓肩,圓肩側肩胛骨後翹隆起等現象。

      一部分脊椎側彎屬於先天(原發)性,現代醫學仍找不出完整確切的原因;但大部份的人會因足部問題所產生之功能性長短腳而引發骨盆、骨架關節排列歪斜失衡所導致的姿勢歪斜不良,而造成的後天性之功能性脊椎側彎,甚至造成肌力不足、病變、退化。

     無論是先天性脊椎側彎或後天性之功能性脊椎側彎,脊椎側彎除了會影響人體的外觀,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年增加角度(1.青春期是角度增加最大的階段 2.進入骨質疏鬆、骨關節退化階段的老年人是角度增加第二大的階段),脊椎側彎更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椎間盤凸出、脊椎滑脫、椎體壓迫性骨折或者引發部分肌群無力等症狀;脊椎側彎隨著年紀側彎角度持續增加,嚴重者更有可能造成脊椎周邊神經的壓迫或因胸肋/胸廓變形而壓迫內臟。

       脊椎側彎是一個側彎角度會漸行性增加的症狀;脊椎側彎患者越早介入矯正效果越好;青少年成長階段是脊椎側彎角度變化最大的時期,不論是先天性脊椎側彎或後天功能性姿勢性脊椎側彎的人,提早給予評估穿著此脊椎側彎矯正衣是最有效率的。

分享此文章
脊米管理員
脊米管理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保護